2008年4月24日,星期四(GSM+8 北京时间)
浙江法制报 > 第三版:世相 改变文字大小:   | 打印 | 关闭 
多管齐下共创平安柯城
本报记者 曹志男 通讯员 陈翊

  在衢州柯城区,八成以上的家庭都评上了“平安家庭”。连续三次被冠名“平安县(市、区)”,与该区多管齐下创建平安密不可分。

  巡回法庭:审理了一案,教育了一片
  张华正是柯城区法院的法官。但去年9月以后,她就一会儿在汪家村的老年活动室,一会儿又在下铺村的村委会议室……原来,由张华正等3人组成的巡回法庭,长年下乡进村审案。
  今年2月1日,天下鹅毛大雪。一大早,张正华他们就赶往25公里外的华墅乡航头村,开庭审理吾生根老人和其大儿子之间的赡养纠纷案。
  挂上国徽,摆上被告和原告示意牌,简单的法庭里,除了原告吾生根和被告大儿子之外,还来了不少村民。吾生根老人宣读了起诉状,要求大儿子支付2004年之后的生活费和医疗费。接着,张华正向被告讲解了有关子女应承担赡养义务的法律规定。最终,大儿子接受了法院的调解,同意支付赡养费给父亲。
  “审案的同时也教育了旁听的村民。”张华正说,以前像这种案子,除了原被告外根本就不会有人旁听,而巡回法庭每次公开审案,村民只要没事就会来旁听。“就算是凑凑热闹,村民们也能学到不少法律知识。”张华正说。
  柯城区法院院长陈明告诉记者,接下来,他们正在研究一套远程自动化办公系统,包括取证照片的现场打印、判决书的远程盖章等,以便能更好地完善巡回法庭的办公条件。

  矛盾调解:一套方案解决一个纠纷
  柯城区双港街道汪村的村书记毛德奎紧绷的神经终于放松了,因为村民老徐的思想通了,他不再上访了。
  原来,前年3月,老徐认为邻居老汪家造的厕所影响自家环境,便要老汪拆掉。老汪则觉得这是自己的合法财产,不肯拆。老徐便开始上访。街道和村里做了大量工作,老汪也封闭、改造了厕所。可老徐仍非要拆掉厕所不可,两家的矛盾越来越深。
  “我们街道有个‘一事一议一方案’的制度,就是每发现一起纠纷,我们就研究制订一套解决方案。”双港街道党委书记华国民说,像老徐和老汪的矛盾,街道和综治中心一起开会讨论,从矛盾起源到关键症结,再到处理措施,一套解决方案迅速拟就。最后,确定了由村书记毛德奎为纠纷解决责任人。
  解决方案明确之后,毛德奎和村干部一起,一次又一地找老徐谈心,同时还让老徐的子女一起做工作。“有了方案调解就有了目标,今天干什么,怎么干,都能按部就班地做。”毛德奎说,最后,老徐心里的疙瘩解开了。
  “一事一议一方案”制度,辅以对纠纷双方“一日三问三见面”的工作机制,一经运作大放异彩,去年,该街道的群体上访由前年的20多起下降到5起,解决了各类纠纷276起。